现有教职工和医护人员5113人。师资团队国际化、高水平,专任教师中66%具有高级职称,55%具有博士学位,41%具有海外经历,18%为外籍及港澳台地区师资。
潮汕地区拥有超过1千万人口,土地资源匮乏,地狭人稠,工业基础向来薄弱,过去区内一直没有一所大学,李嘉诚有感于要推动家乡的文化和经济发展,人才是最主要的关键,而大学是培养国民慎思明辨和具创意的思维方式、广阔的胸襟视野和正确的价值观、掌握科技创念和专业技能的地方,因此发起在潮汕地区创办一所高水平的大学,藉以培养有志、有恒、有识、有为的优质人才,让他们留在潮汕发展,进一步提高潮汕人民生活水平及繁荣工商百业,并与国家及广东省其他地区的发展互相配合。得益于李嘉诚基金会和政府的支持,汕头大学在30余年间实现了快速发展。
1981年8月26日,国务院批准成立汕头大学。
1983年,开始招收本科学生。同年,教育部批准汕头医专改办为汕头大学医学院。
1984年1月1日,举行奠基典礼。
1986年6月20日,邓小平在北京会见李嘉诚时指出“汕头大学要办得更加开放一些,逐步办成国家重点大学”。
1987年2月10日,成立校董会。
1990年2月8日,举行落成典礼。
1991年,被列为第一批本科招生录取院校。
1993年,首次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。
1996年12月,通过国家“211工程”部门预审。
1998年,首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
2001年,全面启动学校综合教育改革。
2001年,启动“阳光财务”改革探索。
2001年,设置“基础医学”博士后科研流动站。
2002年,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。
2002年,启动学分制和英语提升计划改革。
2002年,推行“系统整合”医学培养模式。
2003年7月,通过“九五”“ 211工程”整体建设验收。
2004年10月,顺利通过“十五”“211工程”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。
2005年5月,通过ISO9000/14000质量/环境一体化认证。
2006年,推行EIP-CDIO工程教育改革探索。
2006年6月,顺利通过“十五”“211工程”建设项目整体验收。
2006年,成为CDIO国际工程教育合作组织唯一中国成员,引领中国CDIO教育改革。
2007年4月,名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行列。
在2007年《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排行榜》中,列全国第53名、综合性大学第14名。
2007年,推行教师年薪制改革。
2008年,成为“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”。
2008年,教育部批准汕大成为新增开展硕士推免生工作高等学校。
2008年,在《2008年中国高校Nature & Science论文排行榜》中,列全国第8名。
2008年,设立至诚书院,开展本科全程住宿学院制改革试点工作。
2009年,广东省把汕头大学列为自主办学综合改革试点单位。
2010年,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。
2010年,入选国家教育部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首批高校。
在《2010中国高校nature & science论文排行榜》中,列全国第9名,为广东省唯一入榜高校。
2011年,汕大自主办学综合改革、医学教育改革项目被列为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。
2011年,面向2011级新生开设整合思维核心课程,探索建立汕大整合思维教学模式框架。
2012年,将公益课程列为全校本科生必修通识课程。
2012年,商学院工商管理大类本科专业通过EPAS国际认证,为亚洲第一家大学本科专业通过该认证。
2012年,在《2012中国高校nature& science论文排行榜》中,汕大论文篇均被引次数全国最高。
2012年,化学、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(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)全球1%行列。
2012年,汕大商学院工商管理大类本科专业通过EPAS国际认证,为亚洲第一家大学本科专业通过该认证。
2012年,教育部、李嘉诚基金会、广东省政府签署协议三方共建汕头大学。
2013年,汕大被列入教育部“香港高校与内地高校师生交流计划”。
2013年9月29日,李嘉诚基金会捐资1.3亿美元(约10.14亿港元)予全球知名的以色列理工学院,在汕头大学校园旁创办“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”(TGIT),而广东省和汕头市政府亦将拨款9亿元人民币(约11.4亿港元)及一块33万平方米的土地,支持TGIT建设与初期营运开支。
2013年初次就业率97.15%,名列广东省一本院校前茅。
约70%毕业生在“珠三角”经济发达地区工作。
签约中国500强和世界500强企业的人数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10%以上。
2013届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3253元,比广东省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高11.8%。
毕业生各项指标均超过全国211院校平均水平。
学校共有文、理、工、法、商、医、长江新闻与传播、长江艺术与设计8个全日制学院和1个研究生学院、1个继续教育学院、1个住宿学院。在校本科生约7300人,博士、硕士研究生约2100人。
成立中国内地第一家本科四年全程住宿学院——至诚书院,推进“全人教育”改革。住宿学院通过给予学生专业课堂以外更多的关怀、支持和更广阔发展潜能的空间,为其提供最优质的教育环境。
全校实施“混住”制度,同一间宿舍(约2-5人)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、不同年级,让拥有不同背景、不同兴趣的各个专业学生彼此交流思想与经历。
所有宿舍均装配空调。
学生宿舍房间内设置书架、衣柜、风扇、电话等,并为每位学生配备个人网络端口。提供全学年热水淋浴,部分宿舍楼设有公共活动室、全自动洗衣烘干等服务。新宿舍楼正在建设中,建成后将作为新的书院,继续推进住宿学院制改革。
学校已逐步建成基础研究、工程技术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开发等四类高水平研究创新平台。目前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(智能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),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,广东省重点实验室4个(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、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、医学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、感染病与分子免疫病理重点实验室)、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(结构与风洞重点实验室、免疫病理学重点实验室、潮汕沿海地区高发肿瘤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)、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(地方政府发展研究所、粤台企业合作研究院),广东省重点产业科技创新平台1个(汕头轻工装备研究院),广东省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4个(轻工装备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、水产生态养殖与水产品加工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、风电机组控制系统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、智能医学超声诊断系统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)、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(亚热带海水贝藻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软包装印刷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)。